不同纳税主体之前的税负差异大吗

纳税主体的类型有哪些?
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人。纳税主体可分为两类:单位和个人。
包括:法人企、非法人企、其他单位或组织。
法人企包括(和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非法人企包括:、(特殊合伙、普通合伙)和其他非公司企(国有企、集体企、乡镇企等)。
其他单位或组织包括:行政单位、事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
个人包括:和其他个人(自然人)。

不同的纳税主体之间的税负差异:
1、增值税
纳税人分为,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包括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人通常采用一般纳税方式,按法定税率计算销项税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在特定情况下,一般纳税人也可以实施简易计税(36个月不变)。实行简易计税时,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以简易计税方式纳税。自2019年1月1日起,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或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各省可在50%以内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

2、所得税
不同的纳税主体缴纳不同的所得税。
法人企、其他非法人企、其他单位和组织应当依法缴纳。法定企所得税税率为25%,符合小型微利企的标准。2019年至2021年,小型微利企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的税率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减按50%的税率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所得税。小型微利企,是指从事国家不限制、不禁止的行,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人员不超过300人、总资产不超过5000万元三个条件的企。
法人企、其他非法人企、其他单位和组织向个人者缴纳企所得税和分配税后利润时,还应当代扣“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取得应税所得,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按其营收入缴纳,其他个人按应纳税所得额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和合伙企本身既不是企所得税的主体,也不是个人所得税的主体,个人独资企的投资人应当按照营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企按照税前分配的原则纳税。合伙人为单位的,将分配的利润计入该单位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所得税;合伙人为个人的,按照营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

组织形式的选择
一般来说,在建立和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公司和合伙企(或独资企))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在比较不同企组织形式的税负时,我们不仅要看名义上的差异,还要看实际的差异。比较合伙制和公司制的税基和税率结构,以及企盈利能力、股利分配政策、合伙人数量、税收征管方式和税收优惠待遇等各种因素,因为综合税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仅可以考虑一个因素,而且可以概括。例如,一些地区或行的公司企将享受个人独资和合伙企无法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进行具体的税务操作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然后从总额中调查实际的税务负担。
第二,如果合伙企的构成中既有国内居民也有外国居民,那么就会出现跨国合伙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合伙人的税务负担将因居民身份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 不同纳税主体之前的税负差异大吗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