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和所得税的联系有哪些
| 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非常有限,主要应用在企收到政府补助之中,这与企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息息相关。下面由给大家具体看看递延收益与所得税的问题。 递延收益和所得税问题 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根据《关于企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国家财政补助和其他补助所得不计入损益外,应当计入实际收到补助所得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本规定,根据新企会计准则的会计要求,企在未来收到政府补助金额时,应当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中,在满足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条件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企当期收到政府补助金额的,在年度时,在满足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收益是什么? 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政府补助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什么是所得税? 地方政府对不同时期的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有不同的定义和百分比。有时还根据收入、收入以及(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或者收益税,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各种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 递延收益和所得税的联系有哪些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上一篇:实收资本属于哪个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