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定。是指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务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并成为日常会计处理的必要前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作为会计核算应当具备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计主体:
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务,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是站在谁的立场来反映经济活动的问题。
会计工作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只有将它所要反映的单位与其他单位(其他经济实体)区别来,核算所要反映的单位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在日常核算中对各项交易和事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会计处理作出正确的选择。

2.持续经营:
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破产,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限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该前提的确定,才能保证会计反映的信息具有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明确企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选择上有很大差别。

3.会计分期:
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这样有利于企及时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供反映企经营情况的财务信息,及时满足企内部加强管理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它限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按照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一个企将要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要最终确定企的经营成果,只能等到若干年后歇的时候核算一次盈亏。但是,企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者、国家管理部门要求及时的信息,不能等到歇时一次性地核算盈亏,对企管理者地聘用也有任期和续聘的选择。因此,需要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反映和核算。
 明确会计分期对会计核算有重大影响,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待摊、预提的会计处理方法。
4.货币计量和币值稳定:
两层含义,一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二是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或变化的幅度可忽略。我国企会计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外币收付务较多的企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境外投资的企可采用当地币种作为记账本位币,而向国内编送的财务报表须以人民币反映。这一前提限定了会计工作的计量单位。
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