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和小型微利企之间的区别

2019年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实施小微企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同时,放宽可享受企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标准。
由于新政策和不少宣传材料中有时会讲“小微企”,有时会讲“小型微利企”,很多纳税人表示有点懵,到底这两者之间有啥不同呢?

一、关于小微企
“小微企”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目前所说的“小微企”是和“大中企”相对来讲的。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划型标准》,根据企从人员、营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的中小企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和微型企。
二、关于小型微利企
“小型微利企”的出处是企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
三、友情提示
经过几次政策变化,小型微利企标准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有数据显示,今年小型微利企标准提高以后,符合小型微利企条件的企占所有企所得税纳税人的比重约为95%,也就是说,95%的企都是企所得税上的“小型微利企”。
因此,提醒大家,在进行企所得税纳税申报时,一定要谨记税法上的“小型微利”四个字,并按照企所得税相关规定去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相关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