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
企业16年12月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总额4000万,12.31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4000万工资中,可税前扣除金额为3000万。
答案是:应付职工薪酬的帐面价值为4000万,计税基础也是4000万,这个是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不等于计税基础呢?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该怎么理解啊?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允许在税前扣除,但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有税前扣除标准,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超过规定标准部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在发生当期不允许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即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计税不产生影响,所产生应付职工薪酬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抵扣金额。也就是说,负债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宰的差异就是未来期间可抵扣金额。这句话有两个理解,一是现在不可抵扣,二是未来可抵扣。上面的例子中,3000万是现在已税前抵扣,1000万是现在不可抵扣但未来也不可抵扣,因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再举个应付
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