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是什么意思,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情形是什么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是什么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一般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长期股权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情形包括

(1)因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2)因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但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由成本法为权益法。

(注意)但是根据2015年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对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的企业的投资按金融工具准则计算,也就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转为权益法核算,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法规要求,二是增持股份导致。

在面对这两种情况时,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步骤为:

1、确认初始成本明细

2、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3、辨认公允价值变动份额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原则

1.企业因增持股份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资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视同权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资时就一直采用。

2.对原有投资追溯调整,计算确定“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等明细科目金额,并对追溯调整的股权投资差额在追加投资前的持有期间进行摊销(指借方差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不存在摊销问题);然后以追加投资款和发生的相关税费,加上追溯调整后的原有投资账面价值(指“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合计数扣除减值准备的金额,不包括“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余额),作为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并计算追加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企业新的投资成本。

3.追加投资以后,可能会形成两个股权投资差额(指借方差额,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对于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如果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不大,可以并入追溯调整后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按剩余摊销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处理步骤有三步,第一个是确认初始成本明细,第二个是确定初始投资成本,第三个是辨认公允价值变动份额。以上就是处理步骤,但是处理的时候需要注意处理原则,这点也是很重要的。知道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是什么意思,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情形是什么后,对此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关注上方那个的资料包!

相关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