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报和季报什么时候出,季报怎么填列

月报季报年报的报出时间

月报次月15号之前 季报在4月、7月、10月、1月15号之前;年报在次年5月底之前报汇算清缴 工商年报在次年6月之前

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编报的时间不同,年报是每年的年末,季报就是每季的季末,月报就是每月的月末。

年报:肯定是年底12月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季报:是一个季度的报表,一年分4季就4张季报表,如:第一个季报是4月报1-3月累计的利润表第二个季报是7月报4-6月的利润表中本月数累计,以此类推;

月报:月报就是一个月一个月报表。

季报如何填报

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2行"营业收入":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收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填报。

2、第3行"营业成本":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成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会计制度核算的成本(费用)填报。

3、第4行"利润总额":填报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其中包括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本行填写按本期取得预售收入计算出的预计利润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

4、第5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5、第6行"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出的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第4行×第5行,且第6行≥0.

6、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第7行≤第6行。

7、第8行"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额,"本期金额"列不填。

8、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本次应补(退)预缴所得税额。第9行=第6行-第7行-第8行,且第9行<0时,填0, "本期金额"列不填。

9、第11行"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填报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不包括纳税人的境外所得。

10、第12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依据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按季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4

按月预缴企业:第12行=第11行×1/12

11、第13行"税率(25%)":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12、第14行"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填报计算的本月(季)应纳所得税额。第14行=第12行×第13行

13、第16行"本月(季)确定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依据税务机关认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的本月(季)应缴纳所得税额。

14、第18行"总机构应分摊的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总机构以本表第一部分(第1-16行)本月或本季预缴所得税额为基数,按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计算出的本期预缴所得税额。

(1)据实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9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2)按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4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3)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

第16行×总机构应分摊的预缴比例25%

季报的填写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这些栏目都需要什么数据,怎么计算,然后找到相关的资料,根据填写说明,依次计算需要填写的内容,像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所得额就是通过上一纳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得来,仔细看看月报和季报什么时候出,季报怎么填列中填写说明吧,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可以与的老师讨论。

相关文章

18729020067
18729020067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